2024年上半年,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国内大循环不够顺畅,行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量价齐跌,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企业经营压力大。但也应看到,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行业发展仍然有基础、有条件、有支撑,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 上半年行业发展环境
1.宏观形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
上半年,我国GDP为6168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0%,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其中,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5.3%、环比增长1.6%,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二季度,GDP增速有所回落,同比增长4.7%、环比增长0.7%,环比增速连续八个季度正增长。
图1 GDP累计及当季同比增速走势(单位:%)
上半年,我国经济结构继续优化,三次产业、三大需求稳定增长。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6.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6%,较去年同期减少13.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3.6%,较去年同期增加11.4个百分点。从三大需求对GDP累计同比的贡献率来看,随着扩内需、促销费、稳外贸各项政策持续发力显效,国内需求持续恢复,外部需求持续改善,为经济保持平稳向好提供了强力支撑。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0.5%,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0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5.6%,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3.9%,拉动GDP增长0.7个百分点。
图2 三大产业(左)及三大需求(右)对GDP累计同比贡献率变化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其中一、二季度分别增长6.1%、5.9%,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较快增长态势。各门类中,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增速低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3.6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5%,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0.5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高技术制造业引领高端化步伐持续加快;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1.8个百分,“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增强。
图3 规上工业与采矿业及其他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单位:%)
从投资方向来看,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较上年同期增长3.9%;建筑业投资同比增长25.2%,增速高于固定资产投资21.3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长9.5%,增速高于固定资产投资5.6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6%,高于固定资产投资6.7个百分点。
图4 重点产业投资增速(单位:%)
2.下游需求端——基础设施投资平稳增长,房地产仍处在调整阶段
2024年以来,各地区积极推进增发国债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基础设施投资保持平稳增长。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4%,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2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0.7%,铁路运输业投资分别增长18.5%,道路运输业投资下降了1%。
图5 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走势(单位:%)
与此同时,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积极推进,拉动房地产开发投资0.9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2529亿元,同比下降10.1%;房屋新开工面积38023万平方米,下降23.7%;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69681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2.0%。可以看到,房地产相关指标还在下降,房地产仍处在调整转型过程中。
图6 房地产开发相关指标增长率走势(单位:%)
3.上游原料端——水泥、砂石骨料等主要原材料低位调整
水泥:房地产行业仍处于调整阶段,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持续放缓,拖累水泥总体需求。2024年上半年,全国水泥累计产量8.5亿吨,同比下降10%(可比口径),较去年同期减少1亿吨,为2011年以来同期最低值。就水泥价格而言,上半年多数时段长三角和珠三角等主流消费市场的价格竞争依然激烈,促使水泥市场价格低位运行,走势总体呈现“低位徘徊、震荡回升”的态势。根据数字水泥网监测数据,上半年,全国水泥市场平均成交价为367元/吨,同比回落54元/吨,跌幅为13%。从月度价格走势中可以看出,1-4月国内水泥市场价格持续低迷;5-6月份价格出现明显上涨走势。6月底,全国水泥价格已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图7 近六年全国水泥价格走势
砂石骨料:2024年上半年,砂石行业受房地产投资下行、基建投资放缓等因素影响,产量和价格持续下滑。据砂石骨料网数据中心统计,2024年上半年全国砂石产量75.4亿吨,同比下降10.4%;需求量63.79亿吨,同比下降10.76%。根据中国砂石协会大数据中心统计,6月份,全国砂石综合均价99元/吨,同比下降7.8%;其中,天然砂均价126元/吨,同比下降6.8%;机制砂均价87元/吨,同比下降9.4%;建设用碎石均价83元/吨,同比下降7.6%。
图8 砂石价格走势(元/吨)(来源:中国砂石协会大数据中心)
二、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上半年运行回顾
2024年上半年,受房地产业开发投资下行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严重承压,市场需求不足,量价走低,企业经营困难,行业运行呈现以下特征:
1. 重点产品产量全面下降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分析,2024年上半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重点产品累计产量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表1 2024年上半年重点产品累计产量及同比增长率
产 品 | 累计产量 | 同比增长 |
商品混凝土 | 11.86亿立方米 | -10.8% |
混凝土排水管 | 30665.20千米 | -35.0% |
混凝土电杆 | 514.89万根 | -4.8% |
预制混凝土桩 | 2.16亿米 | -3.0% |
图9 重点产品累计产量同比增速走势
(1)商品混凝土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分析,2024年1-6月全国商品混凝土累计产量11.86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降低10.8%。
图10 商品混凝土累计产量(单位:万立方米)及增长率
整体来看,全国31个省区市中只有北京和湖北2省市商品混凝土累计产量出现增长,且涨幅均为个位数;其余29个省区市累计产量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有20个省区市累计产量降幅超过两位数,其中青海降幅超过30%,江西、云南、甘肃、新疆4省区降幅在20%-30%;河北、辽宁、浙江、福建、河南、湖南、广东、四川、西藏9省区降幅均为个位数。
图11 2024年上半年各省区市商品混凝土累计产量增长率
(2)预制混凝土桩
2024年上半年,预制混凝土桩累计产量结束了上一年连续10个月的增长走势,开始出现下滑,1-2月累计产量降幅为8.5%,1-3月累计产量降幅达到9.7%,1-4月开始,预制混凝土桩累计产量降幅逐步收窄。1-6月全国预制混凝土桩累计产量2.16亿米,同比下降3.0%。
图12 预制混凝土桩累计产量(单位:万米)及增长率
整体来看,在全国生产预制混凝土桩的28个省区市中,有13个省市自治区累计产量同比增长,其中12个省区市增幅达到两位数,6个省区市增幅超过50%,最大增幅超过500%;有15个省市自治区累计产量同比下降,其中12个省市降幅达到两位数,最大降幅超过90%。
2.商品混凝土价格持续走低
上半年,由于市场需求不足,竞争激烈,叠加水泥、砂石骨料等主要原材料价格下跌,商品混凝土价格持续走低。据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对重点关注的36个城市商品混凝土市场价格监测,6月份,全国商品混凝土(C30)均价为339元/立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44元/立方米。整体来看,上半年全国商品混凝土(C30)均价为351元/立方米,较2023年上半年降低39元/立方米。
图13 全国商品混凝土价格走势(单位:元/立方米)
图14 七大区域商品混凝土价格走势(单位:元/立方米)
分城市看,上半年,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重点监测的36个主要城市商品混凝土均价全面下跌,其中:跌幅超过50元/立方米的城市占1/3。深圳跌幅最大,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71元/立方米;广州跌幅紧随其后,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40元/立方米;昆明、重庆、贵阳和太原4个城市商品混凝土均价相对平稳,跌幅不超过2 元/立方米。
图15 协会监测36个重点城市2024年6月价格同比涨跌(单位:元/立方米)
3. 行业经济指标大幅下滑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分析,2024年上半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同比负增长。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累计6520.00亿元,同比下降16.5%;利润总额累计106.03亿元,同比下降43.67%。
(a) (b)
图16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及同比增速
上半年行业销售利润率为1.63%,同比减少0.78个百分点。无论是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整体情况还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整体情况相比,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业的销售利润率都处于偏低水平。
图17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销售利润率变化趋势
图18 2024年1-6月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业与规上企业、制造业及非矿制品业销售利润率对比
上半年全行业亏损企业数量7123家,比去年同期增加 1076 户;企业亏损面达到38.77%,同比增加5.86个百分点;累计亏损额 142.43亿元,同比增长22.87%;企业期末应收账款净额10102.40 亿元,同比增长1.70%;应收账款周转率1.3次,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增大。
图19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应收账款周转率与企业亏损面
从已发布的上市公司2024年上半年业绩预告看,行业内主要上市公司大部分出现业绩大幅下滑和亏损。房地产开发投资下滑、市场供过于求、竞争加剧、混凝土价格下行、债务逾期导致财务费用增加、受业主施工建设进度影响导致公司供货延迟、订单转化为营业收入在时间上有一定滞后等多重因素,导致企业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
表2 行业内主要上市企业2024年上半年业绩表现
上市公司 | 盈利情况 | 盈利变动原因 | |
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 | 同比 | ||
西部建设 | 562.88万元 | 下降 96.59% | 受市场环境等因素影响,公司主要产品商品混凝土价格较上年同期下降,导致商品混凝土销售毛利同比下降,销售收入、净利润较上年同比下降。 |
四方新材 | 1000万元-1500万元 | 实现扭亏为盈 | 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谨慎获取订单以保证良好的经营状况,并且通过规模化采购、租赁车辆、优化人员结构等措施,持续推进降本增效工作,成本控制效果明显。同时,公司通过协商、诉讼等方式加强了销售回款的催收工作,尤其是账龄较长的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持续改善应收账款结构,使得信用减值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因此,公司在营业收入下降的情况下实现了扭亏为盈。 |
ST三圣 | 亏损 6500万元–8000万元 | 亏损 9752.04万元 | 受下游房地产行业影响,建材板块业绩下降;债务逾期导致财务费用增加等多因素所致。 |
海南瑞泽 | 亏损 3700万元-5200万元 | 亏损 9230.14万元 | 在材料价格下降的同时,公司加强对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导致公司综合毛利率提升。另外,通过多渠道加大对应收款项的清收,本期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减少。 |
ST深天 | 亏损 8000万元–10000万元 | 亏损 5009.59万元 | 公司混凝土业受市场影响,公司销售收入同比下降。同时,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孙公司因存在经济纠纷的诉讼、仲裁事项较多,过多的诉讼事项导致部分银行账户被司法冻结、查封,对公司生产和经营造成了一定影响。另外,2022年关停的四家混凝土站尚未恢复生产和销售,应收账款账龄增加导致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增加较多;公司对诉讼、仲裁事项预提了费用,使得营业利润下降。 |
青龙管业 | 6500万元-9000万元 | 372.07%-553.63% | 1.报告期内,已签订待执行的合同已进入正常履行阶段,新厂区建设完成并进入达产期。新疆、广东、内蒙等地区大项目按计划进入集中供货阶段,规模效应显著。2.上年度由于公司所处行业受市场环境、政府投资政策、拨付资金及时性等影响,主要客户资金紧张,承接项目放缓,未能按期执行,导致上年同期业绩下降。报告期内,市场环境已有改善,资金面有所恢复,工程及发货进度恢复正常。3.行业整体产品需求量增加,对高品质给排水管道的市场需求逐步放大,公司充分发挥自身品牌优势,推动相关产品的销售额持续提升 |
龙泉股份 | 1400万元-2000万元 | 427.78%-653.98% | 本报告期,新疆、广东、辽宁等区域大项目订单稳定交付,订单质量较好,整体毛利率有所提升;同时,公司积极开展“严精细活、提质增效”行动,相关费用较上年同期均有所下降。 |
韩建河山 | 亏损 3600万元-2600万元 | 亏损 3881.99万元 | 新中标项目在2024年上半年处于生产基地建设及备货生产中,正在实施的订单受业主方施工建设进度影响导致公司供货延迟,上半年无法形成预期收入且固定费用持续发生。 |
国统股份 | 亏损 5500 万元-4000 万元 | 亏损 7597.50 万元 | 报告期内,新疆、海城地区生产项目按计划自二季度开始进入正常运营阶段。 公司营业收入与上年同期相比有提升。公司按照各项费用的管控要求,收入增长的同时,成本费用均呈下降趋势。 |
三和管桩 | 155万元–230万元 | 下降 97.19% –95.83% | 受市场有效需求偏弱、行业整体竞争日益加剧、部分区域供需失衡导致产品价格下行等多种因素影响,公司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出现下降。 |
三、下半年行业运行展望
2024年以来,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放缓,房地产业下行速度加大,为扩需求、稳经济、保安全,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相关政策。1月5日,住房城乡建设部、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提出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加精准支持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4月8日,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中央财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补助资金支持范围包括住房改造、城中村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以及棚户区(城市危旧房)改造。4月30日政治局会议定调楼市政策方向,提出“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5月17日房地产“一揽子”新政聚焦稳市场、去库存。6月7日国常会再次明确“对于存量房产、土地的消化、盘活等工作既要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又要稳妥把握、扎实推进”。多项政策落地后部分核心城市二手房成交率先好转,但新房市场整体尚未明显改善,政策见效仍需时间。
7月份,房地产新政频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满足民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改革房地产开发融资方式和商品房预售制度。完善房地产税收制度”。7月30日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要落实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新政策,坚持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相结合,积极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进一步做好保交房工作,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7月31日国务院发布《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再次提出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采取拆除新建、整治提升、拆整结合等多种方式,推进城中村改造;在超大特大城市辖区内的山区县(区),打造一批具有隔离功能的旅游居住设施,新建或改扩建一批城郊大仓基地,提升城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7月31日,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健全推动城乡融合、绿色低碳、房地产、新质生产力等方面体制机制。
展望下半年,预计在政策托底影响下,全国新房销售同比降幅将逐步收窄,但房地产开发投资和房屋施工、新开工面积仍将延续偏弱走势。预计下半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业还将延续需求收缩的走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利润空间或被严重挤压。
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必须求新、求变,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这是全面建设社会化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更是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在“双碳”、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政策以及市场需求不足、竞争日趋激烈、利润空间被挤压的市场环境下胜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为此,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好绿色、创新、融合、协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深化绿色低碳转型,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新质生产力,加快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转型步伐,优化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实现产业链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协同;大企业/集团应以品牌、资本、资源与技术等优势,通过收购、重组、联合等方式,实施跨地域有效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市场环境,并抓住“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机遇,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拓展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