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发展现状
(一)行业宏观经济走势
对比“十三五”时期,“十四五”期间电力投资总体显现增长态势。“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投资规模为3500亿美元(约合2.23万亿元),南方电网规划投资6700亿元,这意味着,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十四五”期间电网规划投资将超过2.9万亿元,如果算上两大电网巨头之外的部分地区电网公司,“十四五”期间全国电网总投资将达到3万亿元,明显高于“十三五”期间全国电网总投资2.57亿元,“十二五”期间的2万亿元。“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配电网投资将超过1.2万亿元,占投资总额的53%;南方电网配电网投资3200亿元,占投资总额的48%。2022年国家电网投资预计达到5012亿元,同比增长8.84%;连同南方电网公司投资,电网总投资额可达6250亿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从社会需求来看,过去十年全社会用电量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即使是疫情肆虐的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依然实现3%以上的增速,达到创记录的8.5万亿千瓦时以上。
电网投资强度加大,既能拉动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又为跨省电力交易提供保证。从电网投资方向来看,加强电网互联互通;解决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大范围配置;未来特高压、智能电网和新型储能;加强城镇配电网建设,巩固提升农村电网,服务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将是投资重点。
(二)产业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有混凝土电杆生产企业1800余家,有1300余家企业申报电网公司的资质能力核实,规上企业占比50%左右。
全行业设计产能达5000万根/年,产能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北、华中等地区,其次为西南、华南地区,西北、东北地区厂家相对较少。
2022年度水泥价格较2021年度降低10%左右、螺纹钢降低16%左右;由于优质砂石资源严重不足,价格高居不下,生产人工成本增加6%,运输成本较2021年增加10%,总体上混凝土电杆的生产成本没有增加,但绝大部分地区的销售价格不高,较2021年总体平均水平有所下降,导致企业利润普遍降低。预计2022年全国混凝土电杆总产量约1300多万根,较上年度同期减少20%左右,实现营销收入约300亿元,实现利润约25亿元。
行业内企业先进自动化装备逐渐普及,产品性能稳定,质量水平普遍提升,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和产品标准意识普遍加强,对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重视程度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对企业的发展作充分谋划,行业内区域性龙头企业的带头优势和新产品引领优势在带动行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显现。
(三)行业集中度
我国混凝土电杆行业集中度较低,除了几家形成企业集团(或以其它产品为主),绝大多数企业产品单一、规模较小、布局分散,每个省份基本上都有30-100家企业,前十强企业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5%左右。
(四)科技创新情况
1.行业技术进步情况
研究开发调节型矿物掺合料和工业固废材料,通过提纯、超细、复合等材料技术制备单一或复合组分的矿物掺合料,提高水化活性和性能协同性,满足水泥混凝土绿色低碳和各种高性能需求。
研究开发利用低品位原材料、尾矿与工业固废制备砂石骨料的深加工精加工技术及装备,提升固废在水泥混凝土中作为骨料、性能调节型材料的利用价值。
研究开发系列超高性能水泥基材料,以及与之配套的减水、降粘、收缩补偿等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技术,提升超高性能混凝土工作性、降低收缩开裂等性能需求;研究各类纤维材料(金属纤维、聚合物纤维、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等)对超高性能水泥基材料的增强增韧改性、协同机理,为发展系列超高性能混凝土提供理论基础;以及FRP纤维筋代替钢筋技术,多种纤维材料应用于超高性能混凝土电杆。
基于超高性能混凝土开发轻型电杆、风电塔架等大型预制品,不断开拓水泥混凝土制品领域;研发推广耐腐蚀、高强度、轻体化、装备式、易连接、造型美观的混凝土电杆、输电塔基座,部分产品用于架空线路、铁路接触网、通信等领域。
开发超高性能混凝土工厂制备的搅拌、成型、养护工艺技术和装备,泵送工艺在超高性能混凝土电杆中得到进一步应用。
开展“智慧工厂”探索示范,对混凝土生产的流程工序实施自动化和信息化改造;以企业为主体,发展行业原材料、通用型产品部件互联网集采平台和互联网金融服务,加强和改善行业供应链管理,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探索5G、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在预制混凝土行业中应用,提高混凝土产品深化设计和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
混凝土各种性能检测传感器开发研究,对混凝土结构服役条件、工作状况、环境影响等因素进行远程监控、预警。电杆产品的智能检测系统、移动检测平台等检测装备不断升级。
2.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省市级、行业级)数量
行业现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约25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0家左右。
3.主要创新成果
(1)由广西北海精一电力器材有限责任公司完成的“精一5G电杆智慧工厂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通过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科技成果鉴定。
(2)由长沙晟丰电杆制造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40米(地面高度)高性能混凝土通信杆塔,通过了由湖北铁塔公司、武汉理工大学组织的试验论证及鉴定,表明高性能混凝土电杆满足通信使用需求。
4.年度制修订的新标准
(1)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协会标准《环形混凝土电杆设计及试验》T/CEC5063-2021已经于2022年3月1日正式实施。
(2)电力行业标淮《环形截面混凝土电杆结构设计规程》已经完成征求意见。
(3)建材行业标准《水泥制品工艺技术规程第5部分:环形混凝土电杆》完成了征求意见稿。
(4)建材行业标准《高性能混凝土电杆》已完成报批稿并报送工信部,2023年将发布实施。
(5)建材行业标准《超高性能混凝土薄壁构件抗冲击性能试验方法》正在制定中,拟对超高性能挂板、超高性能混凝土电杆等薄壁构件的抗冲击性能提出统一的试验方法。
(6)建材行业标准《混凝土沟盖板》2022年下达标准制定任务,拟对混凝土电缆沟盖板的性能和技术要求作统一规定。
(7)国家标准《环形混凝土电杆》GB4623已完成修订立项申报。
(五)新产品及其应用情况
1.40米高性能混凝土通信杆塔,在湖北铁塔公司、湖南铁塔公司、海南铁塔公司得到推广使用。
2.超高性能混凝土接触网环形支柱在大秦、连盐高铁、中卫—吴忠高铁、兰新铁路等进行了工程应用。
3.复合材料电杆与高性能混凝土电杆进行上下段法兰连接组合式杆塔已经试用运行。
4.超高性能混凝土电杆在山西、甘肃等省份的配电网建设工程中广泛使用。
5.围绕电力系统应用的扩展产品,变电站、环网柜、
箱变预制基础,杆塔用预制基础,电缆排管,预制电缆沟及盖板和主变压器油池压顶等混凝土制品在多地区使用,获较好评价,有推广应用的趋势。
二、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行业企业普遍存在的规模小、底子薄、技术力量不足、投入不足、产品质量不稳定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供大于求的现状在全国各地区普遍存在,全年实际产量达到设计产能的25%左右;整个行业陷入产品同质化扩展造成低价格激烈竞争的境地,部分企业出现停产、转产甚至倒闭,行业将会进入新一轮的洗牌。
2.产品结构与企业结构不合理。符合标准的优质产品产能不足;能符合环保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不多;能真正生产大弯矩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和超高性能混凝土电杆的企业较少。
3.由于招投标市场的全面放开,招标设置的技术商务门槛偏低,导致众多参差不齐的企业同台竞标,再加之招投标管理办法不完善,对企业资质能力缺乏现场核实、地方政府存在保护政策和一些不正之风干扰等原因,评标结果的科学公正性受到一定影响,存在着“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给一些优秀的头部企业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部分企业存在诚信缺失,层层转包、依次充好、以低荷载等级充当高荷载等级、以预应力或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电杆代替普通钢筋混凝土电杆等现象,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不利于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4.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对混凝土电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管力度不够。无论从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降耗,还是产品质量方面都应强化管理,逐步规范行业的生产技术条件,不搞地方保护,要坚决淘汰一批达不到标准要求的企业,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5.对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的创新研发能力有待提升。总体上,在行业层面上对材料领域的试验研究、技术装备研发、产品开发做得还不够。企业经济效益下滑、投入产出少、缺乏专业技术人才、行业中还存在不正当竞争现象等,也影响到企业投入的积极性和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的转型升级。
三、行业发展趋势展望
(一)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受疫情等因素的影响,2022年电网投资增速不及预期,预计2023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6%以上,可达9.2万亿千瓦时。按现有发电能力,到“十四五”末电力缺口1万亿千瓦时。当前,随着疫情影响逐渐减小,新旧能源、储能同时大规模建设的背景下,电网投资建设预计将加速,2023年国家电网预计投资5000万亿元,南方电网投资995万亿元,其中用于农村配电网建设的投资规模达到1500万亿元。新一轮特高压电网建设将进入集中核准落地阶段;三北风光大基地建设速度也加快;深入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加快城乡供电一体化,提升重点地区电力保障水平,精准升级农村电网,加快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农业生产用电设施,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产业升级,提升分布式新能源消纳能力,满足分布光伏风电并网。这些都决定了电网建设将提速发展,同时推动相关上下游产业链呈鼎新之势。
在“新基建”、“双循环”、“国内统一大市场”中寻求机遇,开拓新产品新市场,在贯彻绿色发展的理念中不断创新,解决新难题。择机把握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发展。
(二)发展对策与建议
1.行业对绿色低碳、智能制造的需求日益显现。目前,国家对环保的要求提高到新高度,对一些污染治理不达标企业实行了零容忍。电网公司在招标资质能力要求中,对智能工厂和绿色工厂提出了要求,开展混凝土电杆生产企业智能制造管控体系的应用、绿色工厂和绿色产品的认证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2.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新思路,加强与国外同行业的联系与交流,提高本行业的国际化水平。
3.充分发挥头部企业的引导作用,形成技术和产业创新联盟,从政府、行业协会、产业链条方面,树立正能量行业标杆,正确引导行业发展方向,同时打击行业
内投机取巧、只求唯利是图的单位和个人,加强行业自律,重塑行业价值观,才能实现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4.不断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尽快实施GB/T4623-2014《环形混凝土电杆》标准的修订,制订混凝土电杆绿色产品和绿色工厂评价技术规范。加强标准的培训与管理,提高行业整体技术管理水平。
5.混凝土技术是长期的研究课题,混凝土电杆所用混凝土随着制杆装备自动化程度和产品性能的提升,以及国家对环保节能要求日益加强,促使高性能、高强度混凝土在混凝土电杆设计生产中得到研发应用。加大适应混凝土电杆成型制造、改善性能的泵送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免蒸养混凝土、轻质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自应力混凝土、全机制砂混凝土或其它新材料的研发、推广力度,实现电杆用混凝土质量的提升。
6.装备技术向更高自动化程度、节能环保、安全高效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以适应智慧工厂管控系统的应用。探索更优越的成型方式和脱模方向仍然是今后混凝土电杆生产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
7.混凝土电杆产品应向大梢径、大弯矩、部分预应力、高电压等级、重量轻、易安装、高性能、高抗撞击能力、不同种材料电杆组合式方向发展。
8.在产品及应用技术创新方面,围绕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及其相关联产业,开发出更多适应用工程需要的混凝土制品。
混凝土电杆行业将全面开启发展新阶段,只有深入理解未来,才能把握未来,续写出混凝土电杆行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